建设高质量创新联合体******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创新联合体、高等教育数字化、市场经济体制、科技文化自信等话题 ,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
【邸晓燕 :建设高质量创新联合体】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邸晓燕认为创新联合体是多主体联合攻关 的有效组织形式,建设高质量创新联合体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条有效途径。创新联合体一般由领军企业主导 ,联合产学研各方 ,通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平台 、中心、实验室等形式开展联合创新活动 。建设高质量创新联合体,可以提高国家创新体系 的整体效能 。一是提升跨产业 的创新绩效 。创新联合体 的协作创新 是一种开放创造和共享。利用创新联合体开展更具战略导向、跨产业 、跨组织的合作,有利于通过协同创新提升创新绩效 。二 是推动创新链 、人才链深度融合。通过共建实验室、合作开展项目等方式建设高质量创新联合体,加强企业主导 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有利于激发创新者 的创新潜能 ,有利于吸引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促进人才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三是有助于优化创新文化环境。在创新联合体内 ,各方能够形成和巩固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 ,形成良好 的创新文化环境 。建设高质量创新联合体 是一项系统工程 ,当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优化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创新联合体涉及多个主体,需要协调不同层次的利益关系,建立新的协调与合作方式 ,推动跨学科、跨产业、跨领域的更广泛更多样化的合作 。二 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三 是为创新联合体提供市场机会 、技术变革趋势等重要信息 ,营造良好政策支持环境,帮助创新联合体明确创新方向、把握创新机遇。
摘编自《人民日报》
【张卫国 :以数字化变革推进高等教育提质增效】
西南大学校长、教授张卫国认为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 ,需要通过数字教育全面支撑学生学 、教师教、学校管各环节,由此形成引领高等教育提质增效 、创新发展 的基础性力量。高等教育的数字化变革,应当从资源、平台 、手段等维度入手 ,加快全领域、全流程 、全要素转型升级 ,推进教育现代化,重塑高等教育格局。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 、基于“新形态”,构建“新生态”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实施了全球范围内最大规模的有组织在线教育,尽力保障高校在线课程开出率。信息技术日渐成为教育系统性变革 的内生变量,数字教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形态 ,支撑着教育现代化 的发展 。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整合各种资源要素 ,加快推进技术应用与教育内容 、平台终端、管理手段相融合,真正推动教育的理念更新 、模式变革、体系重构 。二 、立足“新场景” ,打造“新场域” 。数字教育突破了物理 的边界 、技术 的限制 、身份的制约,为教师教 、学生学打开了多种想象和可能 ,高等教育 的场景更 是无限 。用好信息技术设施支撑 的各类平台,建立具有物联化、感知化、泛在化特征 的新型教育场域 ,促进教育环境 的智能化转型。三、积聚“新线条”,集成“新链条” 。现代教育已经从传统 的教与学这种“一线两端”的形式 ,发展为一个循环系统 ,由多条线组成 ,不仅关系教 、学 、研,还涉及管 、服、评 ,一个方面 的水平往往会影响另一方面 的质量 。唯有由不同线条构成的“教育链条”融合协同 ,数字教育才有智慧,教育的效果才能显现 。
摘编自《光明日报》
【丁茂战: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丁茂战认为未来五年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前进道路上,要牢牢把握重大原则 ,深入推进改革创新 ,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动力和活力 ,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党 的二十大报告部署,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 、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包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积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二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构建全国统一市场 。具体措施包括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步伐 、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 。三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要完善宏观经济治理 、加快建立现代财税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摘编自《经济日报》
【杨怀中:新时代科技文化创新当坚定文化自信】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怀中认为新时代推进科技文化创新当坚定文化自信,没有文化自信 ,就不可能有科技文化创新。文化自信, 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优越性、生命力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念。新时代科技文化创新坚定文化自信 ,就 是要将蕴含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乃至科技方法转化为现实的制度范式和直接 的生产力 ,以文化自信推进科技文化创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世界科技文化 的博弈中,始终保持对自身科技文化理想、科技文化价值的坚定信念,保持对自身科技文化生命力 、科技文化创造力的高度信心 ,不断增强我国科技文化话语权 ,提升国家科技文化软实力 。中国 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也 是一个科技文化资源大国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中 的整体性思维 、“天人合一”思想 、经世致用理念以及人文情怀等 ,表征着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的独特气质和品格,对于今天 的科技文化创新发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也都是今天科技文化创新发展必须坚持和弘扬 的基本精神 。世界科技强国也一定 是世界科技文化强国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坚强有力 的科技文化的引领和支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夯实科技文化根基 。事实上,世界科技强国的崛起都是以科技文化 的发展繁荣为前提和基础 的 ,没有一流的科技文化 ,就不可能建成一流的科技强国。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光明网记者李彬整理)
2023年1月中上旬“大戏看北京”推13部大戏******
“大戏看北京”展演季“云剧场”将于2023年1月中上旬推出13部大戏 ,剧目涵盖北京曲剧、评剧 、京剧 、昆曲、舞台剧 、话剧、魔术口技 、木偶剧等类型 。剧目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由经典IP改编 的传统戏剧、再现红色历史的革命英雄赞歌 、展现悲欢离合 的人物故事,还有具有新鲜生命力 的原创作品等 。
经典IP改编的传统戏剧
经典IP改编如由老舍同名小说及李龙云同名话剧剧本改编 的北京曲剧《正红旗下》,展现了晚清北京八旗子弟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以百姓 的家长里短、小人物 的酸甜苦辣 ,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 的老北京民俗画卷 ;评剧《祥子与虎妞》改编自老舍著名小说《骆驼祥子》,描写了旧中国的北京城,一群穷苦的人力车夫艰辛凄凉的生活;改编自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京剧《范进中举》,讲述了下层知识分子范进被不合理的科举制度摧残了一生 的故事 ;昆曲《牧羊记·望乡》整理改编自传统南戏《牧羊记》,展现了苏武出使匈奴即便被扣押,也正气凛然拒不投降的人物气节 ;昆曲《墙头马上》改编自元代白朴同名杂剧 ,展现了工部尚书裴行俭之子少俊与洛阳总管李世杰之女李倩君花园墙下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 。
再现红色历史
革命题材如舞台剧《浪潮》,本剧基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的五位年轻作家柔石 、胡也频、李求实、冯铿、殷夫在上海龙华牺牲 的真实历史创作 ,通过悬疑 的表现手法,让五烈士 的意识在另一个空间相遇对话;昆曲《飞夺泸定桥》描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路上突破天险大渡河的故事;人物故事题材如评剧《秦香莲》 ,讲述了才女秦香莲和书生陈世美相爱结合 ,陈世美却因考中状元被招驸马将妻女抛弃的悲剧故事 ;昆曲《李清照》展现了率真果决 的“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与张汝舟 的“离婚案” 。
展现悲欢离合
原创作品如话剧《喜相逢》 ,讲述了青年摄影师赵大河从老家东北来到北京 ,结识了一众善良、热心 、埋头为生活打拼 的新老邻居的故事 ;魔术口技晚会《魔趣恒声》集大型魔术、趣味魔术 、近景魔术、传统戏法为一体 ,打造了一场古老与年轻、传统与现代共荣共生 的艺术盛宴 ;真实事件改编戏剧如木偶剧《大象来了》展现了由15头大象组成的亚洲象群在美丽 的西双版纳雨林中旖旎前行,欢快玩耍 的愉快场面;舞台剧《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父辈的旗帜》作为一部国民普及互动式偶像剧,将抗美援朝 、“两弹一星”、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垃圾分类等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以及时政热点事件向观众娓娓道来。(文/记者杨文杰)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